第三百零九章 府试-《锦衣状元》


    第(2/3)页

    除了朱浩外,考生们没看出有何不同。

    所有人都在等开考。

    ……

    ……

    仍旧是发考卷不发考题,所有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祖上三代的名讳写好,随后就等候放题。

    因为不涉及正式的功名,考试看起来很正式,其实也不过是走个形势,对于大明的考生来说,真正的挑战还是院试,前面要过童生考,对于一般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来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可问题是……

    这年头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真心不多,大多数人属于野路子,年少时上过几天私塾,把《四书》、《五经》的字认全,粗略了解其意思,大致知道怎么写文章,十四五岁就开始务农、做活,后面再学什么都属于“自学成才”,水平自然参差不齐。

    朱浩已不算科场新人。

    等候放题的时候有些无聊,拿着根毛笔在手指头转。

    对面考棚的考生一看,这小子有些门道啊,毛笔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活来?

    很多人想学,但因为他们为了一会儿发卷后能及早动笔,很多毛笔都已经蘸上了墨汁,肯定不能像朱浩这么玩。

    对面那十个考生,尤其是居中的四五个人,看过来的目光中都带着凌厉的杀气。

    朱浩很好奇,京山县的县案首是哪位?就因为我是个孩子,抢了州治所在的长寿县案首之位,你们就要这么苦大仇深?

    终于放题。

    仍旧是两道四书文题。

    明朝士子考科举,一概以四书文作为主要考核项目,至于什么五经文、策略,一直到乡试都不作为主要选士标准……

    当然会试、殿试除外。

    通常也不会有诗赋的考核。

    两道题,第一题:“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孟子题。

    论仁术治国。

    第二题,当朱浩看到题板上的内容,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居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出自《论语》和《孟子》的“大题”,而是来自四书《中庸》的“小题”:“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

    题目已出。

    两道题,又是一天时间里各写一篇三四百字的八股文,仍旧糊名但不誊卷,跟县试的模式大同小异。

    朱浩不着急写文章,这会儿他还有闲情逸致观察对面几个他视野范围内考生的状态。

    很显然……

    这两道题,对于就算是县试前十的考生也有点“超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