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浩想了想。 这次还算和气,没上来又让众新科进士或是翰林搞什么联名上奏。 但让各人回去研究《礼记》,这是刘春想出来的应对策略? 朱浩道:“余兄,这是刘学士的意思,还是……杨兄的意思?” “呵呵。” 余承勋凑过去小声道,“有些时候,装湖涂就好,莫要较真儿……知道你心思敏捷,但有时说话不能太直性子。” 说完还给朱浩打了个眼色,意思是,你知道这是杨慎的主意就行。 现在翰林院名义上由刘春主持,丰熙为副手,但实际上现在翰林院很多事务,尤其涉及经延日讲和议大礼之事,都是杨慎在背后操持,杨慎借助父亲的威严,已隐约有成为翰林学士的倾向。 翰林院中人人都知晓,只是没人敢指出来罢了。 …… …… “他真是这么说的?” 余承勋送朱浩出翰林院后,乘坐官轿去杨府见了杨慎。 当天杨慎没去翰林院,留在家里整理文稿,眼下《武宗实录》的修撰已进入到整理录入稿件的最后阶段,杨廷和的意思是趁着《武宗实录》正式编修前,把杨慎的名字排在众修撰中靠前的位置。 修书是翰林院中考核任免最重要的“政绩”。 一般来说,一部重要的书籍成书,修书者都会酌情升官一等。 翰林院中想有别的什么功劳可是很难的事情。 余承勋坐下来,毕竟是妹夫和大舅子的关系,算是一家人,私下场合没那么多拘谨。 余承勋笑道:“我倒觉得,他说话挺耿直的,做事什么的算不上勤快,却也没说偷懒,总之深谙儒家中庸之道……从他身上真看不出有何勤奋之处,却能考中状元,文采卓着……呵呵。” 杨慎没反驳余承勋的意见,澹然道:“或许就是过去十年付出太多努力,又被人寄予厚望,考中进士后才不想过于折腾自己。” 余承勋道:“用修你乃状元出身,应该理解他吧?” 杨慎放下手上的书稿,打量余承勋道:“现在朝野都在为陛下迎王妃之事议论纷纷,今日我不在翰苑,周围人有何独到的见地?” “没听谁说起过……” 余承勋很坦然。 翰林院这群闲人,谁没事会去关心皇帝迎母亲之事?蒋王妃当不当太后,只有古板的卫道士才会关注,再或是像杨廷和这样的野心家。 众翰林明明应该处在议礼的急先锋位置,却没一人想出头,也是知道这种事出力不讨好。 迎合了皇帝,现在就要倒霉,因为会得罪当朝首辅。 而迎合杨廷和,难道指望首辅一辈子在朝?新皇未来有一天大权在握,会不会报复今日之事? 所以但凡不是被人逼到头上,这些清贵的翰林都不会说出个所以然来,能混就混,大不了就当不知道有这么回事,人前也不会随便议论什么。 “嗯。” 杨慎点头。 余承勋问道:“用修,听说昨日费老以武英殿大学士,加柱国、少保入阁,他对此事态度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