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不够!-《大西洋之王》


    第(2/3)页

    它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

    一是,把全能型的百货作为整个商业的核心主力商家。

    这是主力店开始出现了。

    第二它是一个封闭式的建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盒子。

    第三,它还拥有中央人行广场和地下货运通道。

    这是中庭空间和早期的货运流线设计。

    20世纪50年代郊区化的延续刺激了购物中心的进一步发展,1957年购物中心的时代正式来临,购物中心被认定为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和土地利用类型、

    国际购物中心协会成立了,并在购物中心开发商,业主,管理者和租户间推进运营实践。

    60年代是购物中心快速发展,不同标准类型的购物中心开始出现,盒子带空调的购物中心成为市场主流,核心租户的数量开始增加,商圈规模也随之扩大。

    70年代购物中心的细分化就开始了,同时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对购物中心有了一些规则上的控制。

    同时超级地区中心也开始出现了,购物中心的规模也开始变大,由过去的单层开始变为多层。

    并且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开发商意识到了购物中心对周边开发的带动效应,综合用途开发的物业(酒店,写字楼)开始出现,这是最初的综合体开发了。

    与此同时,购物中心的功能也从原来的购物为主转变为社交休闲为主。

    购中心的业态里,除了零售类业态之外,食品,影院和其他形式家庭娱乐和休闲活动业态,也都纷纷出现,并且比例开始逐步提升。

    购物中心的功能更加多元了。

    这一时期的核心租户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前的次级百货公司或大型百货变成了折扣型百货,以及超级商店。

    这里的超级百货是药店,次级百货公司和杂货店的集合体。

    这时期也是购物中心面临调整的一个时期,因为数量,规模的不断增加,环保问题开始凸显,政策性的管控开始出现。

    同时因为能源危机的影响,购物中心开始安装空气调节装置,变温通风设施,空调来使运营更加有效。

    80年代之后,购物中心进入了成熟期。

    成熟之后即面临衰退,由于前期的开发建设过度,加之当时丑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购物中心也呈现过于饱和的局面。

    同时一些早期开发的购物中心开始老化,需要进行修复改造。

    这时的核心租户由之前的折扣百货变成了美食园,娱乐中心以及廉价百货商店。

    进入90年代购物中心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修复与扩建,增长势头也进一步放缓,但人均零售面积却在持续增长。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大转变是。因为竞争日趋激烈,购物中心逐渐转变成娱乐中心和社会活动中心。

    与此同时超级地区购物中心开始加强垄断,购物中心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购物中心业主的性质也有过去企业性质的开发逐渐转变成国家级巨型机构的开发。

    购物中心的开发运营管理更趋于专业化和垄断化。

    购物中心对经济衰退,能源短缺,环境问题,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多变的人口以及过度建设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很明显,这种持续反应能力就是购物中心生存的方式。

    但说起购物中心,其实是丑国郊区白人中产阶级愚蠢的、与汽车紧密相关的消费主义的缩影。

    但是,南谷购物中心,这第一座完全封闭式的、可调节气温的购物中心,最早是由一个反对汽车、支持步行的欧洲犹太社会主义者提出的。

    南谷购物中心出现后,全丑有1100多座相似的购物中心相继诞生,并延续至100年后。

    1938年,怀着远大的建筑抱负,维克托·格伦从**占领下的奥地利逃到了丑国。

    他很快就在纽约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很多商铺设计了店面,包括第五大道上的诸多商家。

    14年后,他接受了一项完全不同的委托:在距明尼阿波里斯市10英里(约16公里)的地方建一座购物中心。

    这项工作给格伦提供了一张空白的画布,他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直以来所梦想的乌托邦式愿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