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明代藩王在地方基本是无恶不作,啸聚官府,凌辱地方官员,抢掠百姓,造成百姓惊惧不安,甚至攻击府衙这些事情已经让社会不再‘四方安定’,成为动乱的因子。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宗藩已经成为财富的奴隶,自从宣德以后的大部分宗藩问题都是因为银子。 但是,确实也有过的好的藩王,比如弘治对待自己的兄弟就特别的好,动辄就是一万盐引、三百顷土地这种赏赐。 总得来说,和皇帝关系越近、越受皇帝宠爱的藩王,日子就过得很好,像万历皇帝赏赐福王的财富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藩王和藩王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巨大,这是个基本事实。 言归正传,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别的省份,藩王一个两个就已经是大祸害,湖广藩王还尤为集中,是明代分封建藩最多的一个省份。 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五子楚王朱祯是最早受封湖广的藩王; 此后还有辽王朱植封荆州; 岷王朱封武岗州; 襄王朱瞻初封长沙,后移襄阳; 荆王朱瞻初封江西建昌,正统十年徙封到湖广蕲州; 吉王朱见浚封长沙府长沙县; 兴王朱封湖北安陆; 寿王朱就藩德安; 雍王朱弘治十二年就藩衡州,这家伙辟山移土建造雍王府,形成了一条繁华街巷,还好在正德二年死了,且没有子嗣,朱厚照直接除了藩。 上面只是亲王,实际上还有一些郡王之类的,比如华阳郡王,他是第一代蜀王的次子,按照降级袭爵的规矩,他就在澧州当了郡王。 再往下什么镇国将军,实在没有办法细数。 所以湖广王府、官府所占有的官田比例极高,成化年间,就有荆襄流民起义,一直到明末结束,明朝始终未能妥善处理好荆襄流民问题。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明朝处理藩王问题就是隔靴搔痒。 而在杨一清看来,自从天子上次有了‘限制藩王财富’的念想以后,本朝倒是有可能大大缓解藩王给朝廷带来的财政压力。 因为本朝皇帝没有亲生的兄弟,关系一远,那就不一样。 但他也只敢用‘缓解’这样的词汇。 藩王子弟都是宗室皇亲,太祖血胤,哪怕皇帝也不会动辄就杀人除藩。弘治三年,皇帝命令宗室不得盗用别宗名义,冒支禄米,惩罚的措施是革去所支禄米十分之二。 这叫什么惩罚? 还不如不出,不出倒是可以灵活的给他定个罪名。 现在,正德皇帝也没有和他具体商量过怎样限制藩王财富。 但这个‘圣心’,好些人都知道,也有好些人在抓。 藩王凌辱地方官员,欺压百姓,很多文臣早就对其不满,只是碍于皇帝所以只得忍气吞声,现在皇帝态度有变。 这件事自然就成了又能迎合圣意,又能给自己出气,且还能造福百姓、留下清名的一项‘大好事’。 兵部尚书齐承遂以往从来没有提过什么湖广之事,今天却敢说‘湖广不能总是这样’便是有这样的背景。 杨一清是内阁首揆,自然也不会轻易将此美事拱手让于他人。 “觉得应以湖广为契机?”自己人,他问得也就直接了。 齐承遂也不隐瞒心思,“湖广藩王最多,且又有于乔公为巡抚,只要将于乔公这几封奏疏做做文章,不愁此事不大。” “老夫也有此意。” 谢迁这几封请粮的奏疏的确有一种瞌睡了递枕头的感觉。 按照皇帝的脾性,地方官只要说得出理由,请求调粮是会允许的,本身户部还有专门用于赈灾的银子,没有粮还可以买,这都不是问题。 但是粮朝廷可以调,湖广这些事情,朝廷也可以查。 湖广熟、天下足,这么一处鱼米之乡老是缺粮,朝廷为什么不能以堂堂正正的名义去清查实际情况呢? 只要查出来结果,这事自然就能闹大。 “有阁老的话,下官便心中有数了。回头下官便亲拟奏疏,请求朝廷如清理军屯一样,清查湖广借粮之事。” “方法可以,不过时间再延缓些,陛下已经递了口谕,眼下宁夏正在清理军屯,又有安逆造反这类逆事,此事不宜再兴大案。” 这…… 齐承遂有些焦躁。 “阁老,我们不上,其他人也会上的。” 杨一清背着手,说道:“你都是一部尚书了,还这么急躁,这件事你再抢先,也有人比你还先。关键在于圣心属意于谁。而圣心属意,一在其人品格,二在所用何法,所以这件事不在于快,关键是要点到穴位上。 第(2/3)页